去年(2019)年底,世界反禁藥組織宣布對俄羅斯進行4年制裁,禁止俄國選手參加大型國際比賽,俄國官員不得前往觀賽,比賽中不會懸掛俄國國旗和播放俄國國歌。
《加拿大廣播公司》(CBC)今年10月報導就曾指出,安大略省警察局在查獲大批非法大麻後,就發現衛生部對於藥用大麻的註冊系統有漏洞。加拿大衛生部昨(17)日提出擔憂,因為民眾今年在家自產的大麻越來越多,可能導致濫用,並破壞大麻供需系統的完整性。
截至今年9月,全加拿大有37萬7024人登錄為需要藥用大麻的病患,其中4萬3211人獲准在家種植個人需要的藥用大麻。加拿大衛生部當時並未回應報導指出的漏洞問題,僅稱如果發現違法活動,就會採取「適當措施」,例如撤銷或拒絕在家種植大麻的申請。加拿大2018年10月正式實施娛樂用大麻合法,並允許民眾獲得醫用許可後在家自行種植大麻而向合法商家購買的克數則一直保持在每月2至2.1克左右。加拿大法規對於民眾在家自產藥用大麻沒有具體數量限制,主要由醫師處方決定。
《加拿大廣播公司》(CBC)今年10月報導就曾指出,安大略省警察局在查獲大批非法大麻後,就發現衛生部對於藥用大麻的註冊系統有漏洞。加拿大衛生部昨(17)日提出擔憂,因為民眾今年在家自產的大麻越來越多,可能導致濫用,並破壞大麻供需系統的完整性。文:張昱謙 第二章:從貨幣金融和財政政策看歐盟與歐洲 五、歐盟產業經貿現況 為了歐洲單一市場的整合,歐盟很努力向歐洲境內所有國家採取合作,即便是英國脫歐,歐盟也不放棄和英國成立關稅同盟的協議。
進口部分更值得一提的就是石油類原物料,歐盟雖然擁有許多天然資源,像是煤、鐵、木材等等,但唯獨石油資源掌握在挪威、英國和俄羅斯手中。如果我們再以支出的形式來看細節,歐盟光是消費支出就占了七五.三%的GDP,而總體貿易總額約為四.五兆美元(這裡所指的數字是指歐盟出口到二十八國之外),雖然國際貿易收支還算接近平衡,但近兩年則出現逆差的趨勢,可見歐盟經濟相當仰賴消費市場,和美國類似,但比起以貿易出口為導向的中國,有著截然不同的經濟結構。中國則是歐盟第二大出口國家,但也是第一大進口國,所以也就成為第一大逆差來源,二○一九年的貿易逆差高達二二○○億美元,跟美國情況相當類似,不過因為歐盟畢竟有二十八國,所以反彈並沒有像美國如此強烈。但也因為中國大幅度的增加投資,尤其是對歐洲企業的併購引起歐盟不少的討論,甚至引起美國政府的關切,從二○一八年起,歐盟也對中資的進入嚴格審查,以至於投資逐漸放緩,不過,中國的一帶一路政策直驅地中海國家,尤其是義大利和希臘等南歐國家,造成歐盟對於中國的態度一直存有不同雜音,時寬時鬆。
歐盟亦敵亦友的重要貿易夥伴們 就貿易對象來看,歷年來,美國一直是歐盟最大出口國家,也是最大貿易順差的來源,二○一九年從美國賺取約一七○○億的貿易順差,僅次於中國,不過歐盟是很多國家分攤這個數字,且歐盟的出口多與高附加價值的工業品為主,所以美國過去鮮少對歐盟提出貿易平衡的強烈要求,但是川普上台之後,為了達到製造業回流的政策目的,美歐貿易戰其實也悄悄地開打,第一戰就是控告歐盟對空中巴士的補貼。雖然中國從歐盟賺取了相當多的貿易外匯,但中國也是歐盟最重要的投資國,根據中國官方統計,二○一七年中國企業直接投資在歐盟的資金高達一八四.六億美元,年增率七二%,內容包括航太、汽車、電力等等。
除了英國之外,二○一九年歐盟整體向俄羅斯和挪威購買動力燃料高達一一○○億美元以及四○○億美元,遠高於中東OPEC產油國家的一二○○億美元,這項進口也是歐盟貿易產生逆差最主要的來源之一。出口最大宗的物品與交通動力密切相關,整體交通工業在二○一九年出口總值就占了整體歐盟出口總值的四五%,約為九一○○億美元,歐盟則從中獲取貿易順差一九○○億美元,其中汽車與航空引擎是出口值最大的品項,眾所皆知的雙B汽車、法國幻象、義大利小牛超跑等等,足以證明歐洲交通工業絕非浪得虛名。化學產業所垮的領域相當大,包括生技醫療、化學製品、原料等等,歐盟不僅在這些產品出口是強勢國家之外,在化學這方面歐盟控有全球的標準制定力量,像是台灣電子廠商一定會知道的RoHS(歐盟電機電子設備有害物質限用指令)標準,還有REACH(化學品註冊、評估、授權和限制法規),這些不單單是進出口歐盟必須遵守,許多國家也會以此作為國內標準的參考,共同打造高品質的環保要求。歐洲在經濟上的整合幾乎是個不可逆的方向,只有個別國家程度高低的不同,不過,雖然商品和服務在歐盟努力下幾乎免除了關稅等貿易壁壘,但實際上,各個國家彼此之間仍有競爭,像是汽車工業就是兵家必爭之地。
這項數據大致可以說明為何挪威不需要加入歐盟,此外,對歐盟來說,石油不僅僅是貿易問題,這也牽扯出很複雜的美、歐、俄三方的國際政治角力。歐盟境內的消費產品則是相當仰賴進口,舉凡電子類產品和工業所需零組件,幾乎多是從外地進口,二○一九年這一類的進口總額約為七二○○億美元。歐盟重視消費支出,因此貿易相當重要,歐盟在全球貿易總額中,排名高居第一,但單以出口產值來看的話,整個歐盟也是全球第三大出口經濟體,僅次於美國和中國。美歐之間雖然尚未有正式的自由市場協議框架,但實質上,美歐可以說是唇亡齒寒
在試圖理解歐洲勢力如何對他國一意孤行的同時,也該思考一下其他的國家如何改變和挑戰了歐洲勢力。但最重要的是,本書講述的是真實人物身處帝國內部所經歷的帝國擴張。
在時間和空間兩個維度上,我的敘事都在帝國邊緣展開:時間上是在英國規則的諸多界限確定下來之前,空間上是站在宗主國邊緣人口和地區的立場上。雖說政治傾向完全相反,但後殖民時期的民族主義者對帝國的描述也同樣是一邊倒,他們把大英帝國形容成一個陰險的龐然大物。
我並未將搜羅文物視為帝國強權之表現,而是把大英帝國本身當成一種收藏:拼接連綴,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日漸清晰,被一系列的境況、意外和計畫塑造成形。首先,他們絕不囿於傳統上諸如職業、宗教、階層,乃至種族或國籍等社會屬性。但他們都有另一個關鍵的特點:他們都用藏品來展現、打磨或塑造自己的社會形象。當文化被提煉到抽象的程度,談論「文明的碰撞」就容易多了。收藏家們因為主動而實際地參與其他文化,也因為他們痴迷於地位和自我塑造,而成為我們探索帝國邊疆的出色嚮導。如果從小處著眼,全貌看來是怎樣的,又有何不同之處?在敘述完這些個人史之後,我還會透過它們來探討大英帝國在東方更廣泛的軌跡,如何比傳統敘事表現的過程更加複雜和無常。
它表明權力和文化是如何以糾結、偶然,時而自相矛盾的方式來交會的。到頗有影響力的印度期刊《賤民研究》。
實際上,收藏與自我塑造之間的關聯本身就是一種跨文化現象,從歐洲人延伸到了印度王孫身上,前者把藝術品收藏作為真正紳士的象徵,後者用收藏遙遠國度的物件來增加個人的魅力。在如今這個關於帝國的理論和意識形態討論盛行一時,卻沒有多少人願意接觸和理解其他文化的時代,還原帝國生活的多樣性及其同理心顯得格外重要。
從愛德華.薩依德在他開創性的著作《東方主義》(一九七八)中強調西方話語定義和左右東方「他者」的能力。誠然,這大體上正是歐洲帝國的企圖。
實際上至今仍有人如此講述帝國的故事。在這個廣袤而不斷變遷的世界裡生活感受如何?從收藏家的視角看去,這個世界又有何不同?我有意採取了一種非傳統的方法,透過研究一種活動和沉迷其中的人,也就是收藏和收藏家,來考察帝國的擴張。各檔案館裡都塞滿了生活在帝國東部邊緣的人尚未訴說但很值得研究的經歷,例如隨營人員、口譯員,乃至普通士兵(關於他們的文字描繪竟出奇地少),或是婦孺。相反,他們是一群共有同一種習慣和興趣之人,橫跨整個帝國社會的各個階層,從王孫、軍官、公職人員和商人,直至觀光客、妻子、藝術家和探險家。
但帝國主義並非單行道,力量和文化也並不總是步調一致的。但真實世界裡真實的人卻不必以對抗或單一的方式來體驗其他文化。
帝國收藏家中既有羅伯特.克萊武和拿破崙.波拿巴這種家喻戶曉的名人,也有英國小外交官亨利.索爾特,或離經叛道的愛爾蘭裔軍人查爾斯.「印度人」.斯圖爾特這種邊緣化的無名小輩。同樣,帝國在本書中的形象也會讓讀者覺得陌生。
我並沒有把搜羅文物解讀為帝國強權那顯而易見或順理成章的表達,抑或是「帝國事業」的必然結果。這些故事還抵銷了後殖民研究中把歐洲帝國與世界其他地區的碰撞描述成本質上對立的一邊倒事件的傾向:關於西方勢力如何在技術、經濟、軍事和文化等方面在非西方社會強制實行霸權,有太多悽慘而骯髒的故事。
相反,搜羅文物的歷史揭示了帝國的複雜性。很多重要博物館裡的印度和埃及收藏品常常被認為是制度性掠奪和侵占的產物,實際上卻源自本書所介紹的這些人物的強烈個人品味和雄心。帝國收藏家們的故事讓我們對於文化遭遇的過程涉及了多少跨越與融合、隔離與分歧一目了然。它們也是西方概念中「東方」的柱石,歐洲正是在那裡遭遇了最多樣和複雜的文化差異。
帝國收藏家跨越了文化差異的界線。此外,他們把收藏品搬回歐洲,在向西方大眾展示異域文化方面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但就像古吉拉特繡花布上縫的小鏡子一樣,這些故事也會反射出它們所處的廣大世界的諸多特徵。一個主要原因只是為了從過去中還原新的形象和新的經歷。
這部大英帝國主義史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一部法蘭西帝國史,講述了當兩國在東方的利益最終成形的過程中,英法對抗所起的作用。那些地區將會成為大英帝國在「東方」的地緣政治門戶,一七五○年後,英國勢力在那裡的擴張最為顯著。
手机:18900000000 电话:010-12340000
邮件:123456@xx.com